2015關鍵詞七:建筑市場全國統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9月1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在聽取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孟鳳朝關于為了在各地區投標而注冊了200多個“空殼”子公司后,對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建筑市場應該是統一的市場,不能搞地方分割!”
9月2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通知,對打破地方保護、建立全國統一建筑市場做了相應規定。《規定》明確要求:地方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建筑企業跨省承攬業務監督管理工作中,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直接或變相實行以下行為:
(一)擅自設置任何審批、備案事項,或者告知條件;
(二)收取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任何費用或保證金等;
(三)要求外地企業在本地區注冊設立獨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四)強制扣押外地企業和人員的相關證照資料;
(五)要求外地企業注冊所在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或其上級主管部門出具相關證明;
(六)將資質資格等級作為外地企業進入本地區承攬業務的條件;
(七)以本地區承攬工程業績、本地區獲獎情況作為企業進入本地市場條件;
(八)要求企業法定代表人到場辦理入省(市)手續;
(九)其他妨礙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的行為。
《規定》強調依法查處建筑企業轉包、掛靠、違法分包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提出:各省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在本地區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平臺中,統一公布中標企業(包括通過直接發包方式確定的承包企業)項目班子人員信息,并將中標信息和現場執法檢查相結合。在建筑市場監督檢查時,重點核查項目班子人員與中標信息不一致、項目負責人不履職、建筑企業在多個項目更換項目負責人等行為,依法查處建筑企業轉包、掛靠、違法分包等違法違規行為。
點評
建筑市場地方保護由來已久,也為全國性有實力的建筑企業深惡痛絕,《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若干規定》的出臺受到建筑市場廣泛關注,《規定》已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建筑市場地方保護能否隨著《規定》正式施行,而煙消云散,全國統一市場就此真正形成,還是時間來證明!
2015關鍵詞八:PPP
2014年12月4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同日發布3份PPP文件: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30個PPP示范項目清單即《關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實施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國家發改委《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為2015年PPP項目落地打響了發令槍。發改委、財政部等六部委制定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于2015年6月1日起實施。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5月19日轉發了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已PPP已上升為國家意志。時值2015年未,又引來了財政部的重磅文件:《PPP物有所值評價指引(試行)》(下稱《指引》)于近期印發。這個政策為PPP模式的定價設定了國家標準,對各地PPP實踐有著重要意義。
點評
2015年PPP規范和政策紛紛出臺,項目遍地開花,PPP成為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的重要模式,而中央的力推、地方的熱捧使得PPP幾乎變成了一場運動,PPP項目呈現出“粗放型增長”態勢。
同時,盡管頂層設計者緊鑼密鼓,項目實踐人披星戴月,但太多的細節仍需完善:公共服務的定價機制、合作雙方的爭端解決、貨真價實的物有所值、客觀全面的信息公開、靈活多樣的金融工具……如馬拉松,任重而道遠。正如亞洲開發銀行高級PPP官員肖光睿先生所說:展望新一年,已經出發,當風雨無阻,對供給改革多一點智慧與耐心,對法律契約多幾分堅守和敬畏,注意姿勢,調整呼吸,慢一點,堅持住,才能夠跑得更遠。
2015關鍵詞九:建筑工業化
2015年3月,美國博客網站Sploid的編輯收到了一名中國讀者發來的視頻,視頻用延時攝影的方式記錄了57層的“小天城”在19天內拔地而起的全過程。這個視頻很快紅遍網絡,3天一層的“中國速度”震驚了讀者,也讓沉寂了一年多的遠大可建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這樣的神速源自工廠化的建筑方式,工廠化建筑又稱工業化建筑,是把蓋房子需要的模塊,如樓板、墻板、配件等在工廠做好,再運到現場像搭積木一樣組裝起來,視頻中可以看到8臺吊機如同一只八爪魚一樣吊運、安裝著各個模塊。
在2015年11月14日召開的2015中國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發展大會上,住建部新型建筑工業化集成建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發展綱要》)目前已經完成征求意見,有望于近期發布;《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15年12月24日,加快鋼結構建筑工業化發展,住建部向27家鋼結構企業頒發建筑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證書。
點評
從建筑發展趨勢來看,建筑工業化是必然的結果,建筑工業化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美國為例稱,美國蓋一層樓只需要3天半,而中國目前需要7天。伴隨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建筑工業化將進一步加速。
建筑工業化也不僅僅是機械化的生產模式,更重要的是其產業組織模式的工業化與現代化。建筑工業化的根本在于建筑結構體系的預制化、工業化,在于產業組織的集成化。建筑工業化的踐行者主體是施工總承包企業,突破施工的局限性,工藝設計與構配件研發過程的發展,實現系統集成;突破企業的限制,基于多級分包與社會化的協作,實現組織集成;突破企業內部封閉的信息傳遞,實現信息共享的信息集成,將成為建筑工業化的基本模式與路徑之一。
建筑工業化雖是行業發展必然趨勢,但在發展過程也存在諸多問題。目前住宅產業化、裝配式建筑在頂層設計、技術標準、全產業鏈打造、關鍵技術等方面仍存缺陷,這是全行業必須正視的客觀現實。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劉東衛認為,大力創建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的建筑通用體系與部品技術,發展裝配式建筑,突破傳統生產建設模式、促進建筑產業技術升級換代,應當成為當前我國建設行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科技攻關目標。
上一篇:轉發《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開展湖南省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示范申報工作的函》
下一篇:國務院2016年取消的61項職業資格目錄正式公布,含多項工程建設類資格